各有關單位:
根據“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17年申報指南,明確“1.4新靶點小分子藥物新品種研發及其關鍵創新技術體系”委托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牽頭,組織藥物研發相關優勢單位實施,鼓勵持有已進入臨床研究或已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創新品種、或該方向國際前沿自主專利技術的單位與牽頭單位聯合申報。
目前已收到大量單位參與意向。為更好凝聚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內的優勢力量,請有意向參與該課題研究的各單位,按照申報指南要求提出意向,發送至上海藥物研究所,將根據專家組評審論證情況,將符合本課題要求的研究任務擇優納入。具體說明如下:
一、指南要求
研究內容:以個性化藥物研發革新藥物研發模式,針對中國人高發的重大復雜性疾病,研制極具市場前景的創新小分子藥物;突破GPCR等新靶標研究技術瓶頸,開展GLP-1分泌相關GPCR、SGLT2等膜蛋白關鍵靶標在糖尿病等治療中的作用,加速推動抗2型糖尿病個性化藥物研究;發現一批具有研發前景的潛在靶標,確認作用機制與假設,并對新靶標進行確證性研究;發展新藥設計與發現研究的核心技術,設計、合成和篩選一批具有全新化學結構的先導化合物;構建集藥物代謝動力學、藥效學及安全性評價三位一體的成藥性評價技術體系;創建基于臨床生物標記物群的轉化藥動/藥效/毒性評價技術體系;建立和優化臨床前系列評價模型與技術。
考核指標:獲得1-2個小分子藥物品種新藥證書,獲得至少8個品種臨床批件,開展至少15個品種的臨床前研究;突破關鍵技術10項以上;承擔相關技術服務,實施成果轉讓。
二、任務組織
圍繞指南目標,瞄準重大標志性成果,上海藥物所作為召集人,將采取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項目建議相結合的方式,面向生物醫藥領域內優勢單位,組織專家組擇優遴選新靶點小分子藥物新品種研發和創新技術體系建設任務。
三、遴選原則
(一)一致性。嚴格按照指南中進行任務遴選,品種研發聚焦在新靶點小分子創新藥物;重點聯合已進入臨床研究或已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創新品種;重點聯合國際前沿自主專利技術。
(二)集成性。避免形式上的拼盤,各參與單位體現優勢互補。
(三)創新性。新藥研發任務重點關注First-in-class、Best-in-Class品種,兼顧Me-better品種,重點關注其滿足臨床需求的價值;關鍵技術研究任務尤其要體現“先進性”,在某些領域達到國際引領,形成“一招鮮”的方法和技術,同時前瞻布局若干新興交叉關鍵技術。
(四)成熟性。在創新性基礎上,圍繞指南要求的考核指標,在遴選過程中兼顧成熟性。重點布局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有望在“十三五”末期取得重要成果的品種,兼顧創新性強的臨床前研究、候選藥物研究;重點部署與新藥研發結合緊密、研究基礎較好、有重大影響力的關鍵技術任務。
結合指南內容及上述遴選組織說明,請有意參與該課題研究的各單位在2017年2月21日17:00前提交品種研發申請表或關鍵技術申請表(附件1/附件2)至上海藥物所郵箱yuzhiwei@simm.ac.cn(Word電子版,文件命名:單位名稱---申請人---品種名稱或關鍵技術名稱)。
聯系人:于志偉、趙
健
聯系方式:021-50805901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2017年2月17日
附件1:新靶點小分子創新藥物研究課題申請表
附件2:新靶點小分子藥物關鍵技術研究申請表